第127章 深夜女郎-《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2/3)页

    邵康与王友寒与李学武同桌,三人本是在领导离开后随参会人员一起离场的。

    离场时宴会厅内关注李学武的目光虽然依旧很多,关于他的讨论也没停歇。

    但是还不至于造成如此混乱的局面。

    本就复杂的心情再看见被保卫护着离开的李学武,内心更是五味杂陈。

    他为何如此牛哔呢?

    两人一个是魔都机电的副厂长,一个是京城汽车的副总经理,结果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了背景板。

    别人或许还没发现,但见识广泛的王友寒已经发现新华和人民两个大报的媒体记者在宴会是拍照了。

    这是要干什么,不言而喻了。

    或许用不了三天,国内的两家最权威大报便要刊文,书写今天李学武的发言通稿。

    如果这次的演讲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有所促进,或者对本次访问的经济和工业领域产生积极的作用,那李学武回去以后便是另一个待遇。

    在人民大报上撰写文章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连文章都能发表了,那在红星钢铁集团的地位便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晚上吃饭坐一桌前他们可以瞧不起这位顶着秘书长名头的年轻人,但今晚过后他们再不敢生这样的心思。

    王友寒是有所准备的,说直白一点,红星钢铁集团的钢城汽车是踩着京城汽车发展起来的。

    别说什么粘包赖,当初这些瘪犊子就是瞄准了212的市场进行攻坚和发力的。

    现在当然看的明白,钢汽吉普车类产品就是围绕212进行设计和研发的,就是要抢212的既定市场。

    可悲的是,还叫他们抢赢了。

    今年京城汽车王牌产品bJ212首次出现了库存车,虽然销售情况依旧良好,但危机已经出现。

    买一台212吉普车的钱最多能买5台红星羚羊,这让京城汽车怎么活。

    关键就是如此低价格运营,红星羚羊依旧是钢汽利润率最大的产品。

    以前是红星厂拆解212来模仿制造红星羚羊,现在是京城汽车偷偷摸摸拆解钢汽的坦途汽车来学习新技术。

    王友寒作为京城汽车负责技术研发的副总、副厂长,对一手缔造了红星厂汽车品牌的灵魂人物当然熟悉,熟悉到了解李学武八辈祖宗的那种地步。

    有思想、有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李学武竟然会设计,传出来的消息是,红星钢铁集团汽车工业体系所有车型设计和研发都有李学武的影子。

    李学武更是被汽车工业尊称为首席设计师。

    王友寒虽然没见过李学武画图纸,也不信一个保卫出身的干部懂特么什么设计。

    但这些话都是从红星厂内部传出来的,从红星羚羊到彗星、白羊座、双子座汽车等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设计,他都得说一句“真特么牛哔——”

    他要有这份思路和能耐,也不至于让钢汽踩着京汽的肩膀上作威作福。

    现在国内的汽车工业正在卷起一股技术变革的浪潮,这一次便是京汽走出国门寻找新机遇的努力。

    世界上流水线体系又不是只有红星钢铁集团自己有,神乎其神的供应链体系也不是红星厂的专利。

    京城汽车已经尝试了一年多的时间,依旧无法获得上面的支持,甩掉手里的包袱。

    也就是说,他们成了国内汽车工业最后的保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钢汽一骑绝尘,以最轻松的姿态造车、卖车、发大财。

    他们要以兜底的形式确保这种工业体系最后的安全保障。

    他们是保障类似于钢汽这种企业了,谁特么来保障他们啊。

    所以甩包袱不能有,那就反过来搞大而全。

    钢汽不是有流水线嘛,他们也搞流水线作业,钢汽不是有供应链支持嘛,他们就把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供应链。

    这些工厂不仅仅能为京汽提供零配件,还能抢红星钢铁集团的供应链客户,拉更多的合作伙伴。

    就在他出来之前,京汽主要负责人已经奔赴各地与主要汽车工业企业会面,研讨共同组建供应链,与红星钢铁集团供应链抗衡的目标。

    别的车企他还不知道确切消息,但一七厂已经决定初步合作,共同整合零部件生产资源。

    两家的情况差不多,都面临着甩不掉包袱的困局,只能带着包袱一起跑了。

    这当然是劣势,反过来讲可能也是优势。

    来东德,一七厂瞄准了德国的卡车工业,已经在上层的帮助下展开合作谈判。

    而京汽则瞄准了德国的汽车工业制造技术,准备全套引进最先进的生产线。

    钢汽最初的那条生产线来自英国、日本和法国,同德国还不是一个体系。

    李学武当初讲的是集众家之所长,可难掩大杂烩的尴尬局面。

    要不是有京城第二机械厂参与再设计,给红星厂十年时间也搞不定这些杂牌货。

    但现在京汽面对的局面不一样,他们有机会全套引进东德最先进的生产线,不用拆改装。

    唯一需要改动的只有生产车型在工艺和工位上的技术,这一点不需要担心。

    所以京城汽车将此次随团访问视作翻身的最好机会,能够解决生产线的问题便能实现弯道超车。

    不能说全面超过钢汽,至少也能摆脱供应链的束缚以及生产成本的对比。

    以后他们要比红星羚羊卖更低的价格,看国内的单位选哪个。

    正因为了解红星钢铁集团,了解李学武,从一开始他就没轻视了李学武。

    可即便是这样,今天火力全开状态下的李学武还是吓了他一跳。

    至于说邵康,这位恐怕真是头一次见如此牛哔的年轻人,魔都到底不如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要论经济发展,魔都自然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和环境,但要论思想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得是京城。

    “你跟他很熟悉吗?”

    邵康也不是简单角色,已经从王友寒的眼中看出了对李学武的深深忌惮。

    他倒是没有挑拨离间的心思,只是心情有些无法平复,依旧受宴会演讲时的影响。

    “不是很熟悉,甚至没正面打过交道。”王友寒长出了一口气,等记者们追去了电梯口,这才淡淡地讲道:“他在京城工业体系早就是个名人了。”

    “因为他更年轻吗?”

    邵康有些意外地看着电梯口的方向,微微愣神道:“确实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

    “到现在你还觉得他是牛犊子?”王友寒好笑地看着他,道:“你知道他在京城工业的外号吗?”

    “哪个?”邵康错愕地回过头看向他问道:“他还有外号?快说说。”

    鲁迅先生曾说过,只有起错的人名,没有叫错的外号。

    只要听了对方的外号,便能大致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以前在保卫处工作的时候,他有个保卫处之虎的称号。”王友寒嘴角微微翘起,看着前面的热闹讲道:“现在私下里大家都称他为红星钢铁之狐。”

    “呵呵——”邵康忍不住笑出了声,微微摇头讲道:“以前是虎,现在是狐,退步了吗?”

    “你说呢?”王友寒戏谑地瞟了他一眼,淡淡地讲道:“我只能说他更难对付了。”

    “你要对付他干什么?”

    邵康呵呵轻笑着讲道:“京城工业不是一个其乐融融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吗?”

    “……”王友寒嘴角一撇,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反问道:“魔都工业也是这样吗?”

    -----------------

    “学武,来——”

    杜宪摘下老花镜,对着站在房间门口的李学武招了招手,问道:“晚上吃饱了吗?”

    “您是了解我的。”李学武轻笑着解释道:“在部队的时候我就是出了名的能吃。”

    “我就想到了这一点。”

    杜宪笑着点了点他,又示意了沙发旁的茶几,道:“来,陪你再吃点。”

    “这怎么好意思呢——”

    李学武摆了摆手,道:“我忍一忍就过去了,明早再吃也是一样的。”

    “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不太喜欢这里的饮食。”

    杜宪不管他,先一步来到了沙发这边,坐下以后指了指对面,道:“心里装着事儿,哪里能吃得好。”

    “谢谢杜主任,那我就不客气了啊。”

    李学武笑着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却没有先去动筷子,而是拿起了临时放在一旁的电话机,打给了沙器之。

    “器之啊,帮我送点酒菜来杜主任房间,嗯,我就在这里。”

    放下电话,他不等杜宪开口,先一步解释道:“您也别跟我客气,他们的伙食比咱们的好。”

    “是你们集团先安排来的工作团队?”

    很显然,杜宪对红星钢铁集团的工作和布置一清二楚,不是老李主动汇报的,就是有人举报的。

    不过李学武更倾向于两者都有,成年人的世界也有幼稚打小报告的游戏。

    “是从港城组建的团队。”

    李学武主动摆起了桌上的简单饭菜,嘴里则解释道:“我们集团在港城成立了国际事业部,这一次算是用上了。”

    “嗯,挺有先见之明的。”

    杜宪微微点头,打量了李学武一眼,笑着问道:“这是你的主意吧?”

    “您别太高看我,这是集团集体的决定。”

    李学武笑着将筷子递给了他,嘴里客气道:“咱们先吃着,他一会就能上来。”

    “看来你和李怀德还真是兴趣相投,志同道合。”

    杜宪瞧了一眼圆茶几上简单的花生米和面包,想起了李怀德美食家称号。

    再看看李学武这幅食不厌细的模样,这才有了这么一句。

    李学武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摆好了饭菜,等对方先一步动筷后这才夹了一颗花生米放在嘴里。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他听懂了杜宪话里的意思,主动讲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红星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您应该听过雅致电器的广告词吧?”李学武笑着挑了挑眉毛反问了一句。

    “嗯,雅韵天成,致用匠心?”

    看来李怀德给工业系统领导家的电器不白送,你看杜宪不就记住了嘛。

    “我们用心做好产品,人民享受美好生活。”
    第(2/3)页